殷氏基本信息收集之四---丹徒黄墟殷氏基本信息表

    中华殷氏网 2008年12月22日 中华殷氏网


殷氏基本信息收集之四——苏南丹徒黄墟殷氏基本信息表

1、支派名称:丹徒黄墟殷氏(丹徒华墅殷氏之支脉)

2、现存宗(族)谱名称: 
       

       现存宗谱名为黄墟《殷氏家乘 》,全谱共40卷60册,该谱续修印刷时间大约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当时印有若干部,分别由各支脉收藏,后大多因故失传,目前仅发现残缺的一部(现存59册,恰巧缺最为关键的第1册),存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据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史梅教授讲,南大馆藏这部可能是幸存的国内孤本,且有损坏趋势,目前南大图书馆正在组织力量抢救。

3、历届宗(族)谱撰修情况简述: 
      

       因本支《殷氏家乘 》首届谱建谱信息和以后各届谱续修信息、各分祠堂堂号和堂联、字辈谱等皆在丢失的第1册内,因此,本支宗谱建于何时、共续修几次均难以考证,各分祠堂号、堂联和字辈谱等也无从知晓。期望各支殷姓朋友能帮助本支追寻黄墟《殷氏家乘 》散失的各部,特别是期望能找回散失于民间的第1册。

4、现主要居住区域: 
       

       殷氏是黄墟的最大望族,古镇黄墟也因殷氏而闻名于史。据2005年统计,在全镇八十七个自然村中,有殷姓居住的自然村,就有六十七个之多,如华家、塘里湾、张家、东庄、西黄墟、大叶庙、小叶庙、大缺(闕)等,占全镇自然村总数的77%。目前,全镇姓殷的共有一千四百四十二户,计七千余人,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除黄墟以外,本支还有移居县内如高桥、大路、辛丰、谏壁、谷阳等乡镇的,省内如南通、如皋、海门、连云港、盐城等市县的,省外如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广西、江西、北京等地区的。

5、现有人口数(大约):

       具不完全统计,本支约有三万五千余人,仅指黄墟分始祖黄墟初祖殷宗贤的后裔。

6、郡望:汝南郡

7、祖地:陈郡(州)长平

8、祠堂号及祠堂处所: 
       

       黄墟殷家宗祠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据传,由族内盐业巨商殷苤烈出资兴建,堂号为 “耕心堂”(待考),位于黄墟古镇东首,部分尚存古建筑现为黄墟小学占用。宗祠为五间三进,坐北朝南,另建有厢房,据说共有九十九间半。据杨瑞彬、刘明祥主编的《镇江古今建筑》一书介绍:殷家祠堂建于清,有三进二十七间,大厅檐前作斗拱,厅前为露天祭台,四周石拱,刻有吉祥图案。后进为供奉祖宗灵龛,两侧有孝子楼,祠堂门前有高大的旗杆石和抱鼓石,为一典型的封建古祠堂建筑。

9、宗谱中一世始祖基本信息:

(1)本族诸支殷氏共始祖殷秩(1099-1167)基本信息 
      

       [注:这里的“诸支殷氏”包括华墅、黄墟、留村、麒麟、姚巷(亦作尧巷)、申港、安徽歙县上里、江震、张家港暨阳香麓、谷阳、锡北、海安、云亭、月城、常北(常州北门)、润城、村前、后贤等殷氏分支]

       本族诸支殷氏共始祖殷秩,字秉常,行初一,据初步考证为东汉谏议大夫殷封(字建之)的二十九世孙,官至北宋右武大夫。生于宋元符己卯年(1099)八月初二,卒于乾道丁亥年(1167)四月初五日未时,享寿六十九,配泰州张荣光长女,誥封誼人,张氏生于宋崇宁壬午九月初十日辰时,卒于隆兴甲申十一月十二,享寿六十三。张氏,生二子,殷英、次殷华。 
      

       本族诸支殷氏共始祖殷秩,世居泰州,孝宗皇帝隆兴(1163-1164)末年(1164)携妻张氏率英、华二子迁居江南润州(今镇江)之大港镇(今镇江丹徒境内)传至二世祖殷英同弟殷华又自大港迁埤城汤巷(今丹阳境内),继迁华墅(今江苏丹徒丁岗镇华墅村)定居。华墅为本族十余支殷氏的发祥地。

       本族诸支殷氏共始祖殷秩夫妇逝后,合葬大港镇殷巷赵家花园边奎竹园后,历425年后,至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应明重臣户部尚书殷正茂(1513-1592)提议迁葬东汉谏议大夫殷封(字建之)墓葬处---殷氏祖茔经山泉水湾(今丹阳市埤城镇东白龙村雀梅墩),现墓仍存。

  (2)本支分始祖(黄墟殷氏初祖)殷宗贤(1232-1310)基本信息:

       本支分始祖(黄墟殷氏初祖)殷宗贤,字希圣,行晓九,本族诸支共始祖殷秩的五世孙,由华墅迁黄墟成为黄墟分始祖(黄墟初祖),配贡氏,生一子殷仁济。自共始祖殷秩至本支分始祖(黄墟殷氏初祖)殷宗贤的世系为:

一世共祖 ,字秉常,配张氏生二子:长英、次华
二世长子 ,字永辉,号雪江,配郭氏生二子:长安、次光
三世次子 ,字庆源,配朱氏生一子:弘(亦作宏)
四世 弘(亦作宏),字继先,配戎氏,生二子:长宗道、次宗贤。
五世次子 宗贤,字希圣(即本支丹徒黄墟初祖),配贡氏生一子殷仁济。

10、始祖源流(年谱)及迁徙简述:

(1)本族十余支共始祖殷秩源流及迁徙简述:

       本族十余支共始祖殷秩,字秉常(1099-1167),行初一,世居泰州,北宋时在都城汴梁(今开封)任右武大夫,因金人逼,于宋建炎三年(己酉年,1129)二月,护驾高宗皇帝南逃,次年(庚戌年,1130)四月,挈眷属迁徙渡江,护驾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孝宗皇帝隆兴(1163-1164)末年(1164),因病乞休还乡泰州,当时因泰州已遭金人兵燹(音xiǎn,兵燹---因战争所遭受的焚烧破坏),故没有北渡回乡,而携妻张氏率长子英、次子华滞留江南润州(今镇江)之大港镇(今镇江丹徒境内)至二世祖殷英同弟殷华又自大港迁埤城汤巷(今丹阳境内),继迁华墅(今江苏丹徒丁岗镇华墅村)定居,故华墅为本族十余支殷氏的发祥地。

       共始祖殷秩生于宋元符己卯年(1099)八月初二,卒于乾道丁亥年(1167)四月初五日未时,享寿六十九,配泰州张荣光长女,誥封誼人,生于宋崇宁壬午九月初十日辰时,卒于隆兴甲申十一月十二,享寿六十三,夫妇合葬大港镇殷巷赵家花园边奎竹园后,历425年后,至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应明重臣户部尚书殷正茂(1513-1592)提议迁葬东汉谏议大夫殷封(字建之)墓葬处---殷氏祖茔经山泉水湾(今丹阳市埤城镇东白龙村雀梅墩),现墓仍存。

       二世祖殷英,字永辉,号雪江;行基四六,共始祖殷秩之长子,配郭氏,生二子:长安、次光
       二世祖殷华,字永宁,行基五六,始祖殷秩之次子,配聂氏,生一子宪。二世祖殷英同弟殷华自大港初迁埤城汤巷,继迁华墅定居。

      三世祖殷安,字庆深,号南山,行元七一,英之长子,配顾氏,生二子:长,字承宗,号东村(麒麟支始祖);次,字承宪(承文?)(埤城尧巷支始祖)。(有谱载生子三:长立、次章、三昱,殷昱为“润州城南殷氏墩裕堂始祖”,待考证。)
      三世祖殷光,字庆源,行元七七,英之次子,配朱氏,生一子弘(宏),字继先
      三世祖殷宪,字庆泽,行元七九,华之子,配尹氏,生一子淳

      四世祖殷立,字承宗,号东村,安之长子,由华墅迁居麒麟(今丹阳后巷其林村),为麒麟支始祖,配李氏,生一子定,字绍光
      四世祖殷章,字承宪(承文?),安之次子,由华墅迁居埤城尧巷(亦作姚巷),为尧巷支始祖,配邵氏,生一子宣(耀祖本作,似有误)。 
     四世祖殷弘),字继先,行太二,光之子,配戎氏,生二子:长宗道希贤(丁岗华墅分始祖)、次宗贤希圣(即本支丹徒黄墟分始祖)。
     四世祖殷淳,字承德,号梓轩,又号粹齐,行太四,宪之子,配赵氏,生三子:长肇先,次耀先(丹徒高桥中和圩始祖),三振先(丹徒留村始祖)。

     五世祖殷成肇先,淳之长子。后嗣待考
     五世祖殷卓耀先(丹徒高桥中和圩始祖),淳之次子。后嗣待考。
     五世祖殷荣振先丹徒留村始祖),淳之三子。后嗣待考
     五世祖殷定紹先(耀祖本作绍光,似有误),号东崖,行伯三,立之子,配谭氏,生三子:长允中、次允成、三允恭
     五世祖殷宣(耀祖本作殷宽,似有误?),章之子,世居尧巷,生一子,后嗣详见尧巷谱。
     五世祖殷宗道,字希贤,号行所,行晓八,弘(宏)之长子,配王氏,生一子仁浩,又耀祖本记生一子
     五世祖殷宗贤,字希圣,行晓九,宏(宏)之次子,由华墅迁黄墟成为黄墟分始祖(黄墟初祖),配贡氏,生一子仁济(本支单列分叙,见后)。

      六世祖殷性,字允中,定之长子,后嗣待考
      六世祖殷恒,字允成,定之次子,生二子:长,次克明
      六世祖殷恂,字允恭,定之三子,迁安徽歙县上里,为上里殷氏之始祖,后嗣待考
      六世祖殷忱,宣(宽?)之子,后嗣待考
      六世祖殷仁浩,宗道之子,后嗣待考
      六世祖殷愉,宗道之子,生子谦三,世居汤村。(此条据耀祖本记)

     七世祖殷颙,恒之长子,生子崇实
     七世祖殷颖,字克明,恒之次子,后嗣待考
     七世祖殷谦三,愉之子,生三子:长恒一,次恒三,三恒八。(此条据耀祖本记)

     八世祖殷谌,字崇实,颙之子,生二子:长良一,次良二自麒麟迁访仙虞巷
     八世祖殷恒一,谦三之长子,后嗣待考。 
     八世祖殷恒三,谦三之次子,为丹徒谷阳下白袍村始祖,后嗣待考。     

     八世祖殷恒八,谦三之三子,后嗣待考。 
  

    九世祖殷浢,字良一,谌之长子,生子德裕从绰
    九世祖殷潍,字良二,谌之次子,后嗣待考

    十世祖殷德裕,字从绰,浢之子,为江阴申港始祖

(2)黄墟分始祖(黄墟初祖)殷宗贤源流及迁徙简述:

   五世祖(黄墟一世初祖)宗贤,字希圣(1232-1310),行晓九,宏之次子,由华墅迁黄墟成为黄墟分始祖(黄墟初祖),宋绍定壬辰正月初九日亥时生,元至大庚戌三月十五日卒,寿七十九,配润城贡氏,宋绍定壬辰十二月二十三日戌时生,元大德辛亥九月二十六日卒,寿八十,合葬张村华姥桥北,生一子仁济。

   六世祖(黄墟二世祖)殷仁济,字希博,行真二,宗贤之子,宋祥兴己卯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元至壬午十一月十三日卒,寿六十四,配埤城谭氏生卒未祥,俱附葬華姥桥祖莹壙内,生三子,长贤四(早逝)、次、三贤七(早逝)。

   七世祖(黄墟二世祖)殷礼,字德中,行贤六,仁济之次子,元大德庚子正月十二日亥时生,元至正乙未二月十八日卒,寿五十六,配丁岡孙氏生卒不详,合葬黄墟解桥西,小墳(坟)山,生一子三女:子,长女适丁岡孙,次女适朱巷朱,三女适郭。

   八世祖(黄墟三世祖)殷轩,字叔昂,行遂一,礼之子,元至正癸亥三月十八日戌时生,明建文壬午正月十九日卒,寿八十,配随驾山徐氏,生卒不祥,合葬小墳(坟)山祖莹壙内,生二子,长、次(恒?)。

   九世祖(黄墟四世祖)殷裕,轩之长子,字友广,号敬心,又号敬齐,行謂二,元至正丁亥十二月初一日亥时生,明宣德甲寅四月十五日卒,寿八十八,配经山丁氏,生卒不详,合葬小墳(坟)山祖莹壙内,生二子:长彦良、次彦英
   九世祖(黄墟四世祖)殷亨(殷恒?),轩之次子,生一子一女,子彦容,女适大缺刘。

   十世祖(黄墟五世祖)殷俊字彦良,裕之长子,明洪武庚戌十月初八日丑时生,景泰辛未六月十五日卒,寿八十二,配丁岡孙氏,生卒不详,合葬金桥南山,生四子,长子祥、次子和、三子奇、四子美
   十世祖(黄墟五世祖)殷傑字彦英,裕之次子。迁黄墟镇庄头,因此殷傑字彦英为庄头初祖,因为彦良为长房,其四子分别为长房一至四房,因此依长晚顺序后世称殷傑字彦英一支为黄墟殷氏五房。 
   十世祖(黄墟五世祖)殷文彦容,亨(恒?)之子。迁黄墟镇上黄墟,因此殷文字彦容为上黄墟初祖,因为彦良一支为长房,其四子为一至四房,傑彦英一支为次房,排为五房,而文彦容一支为最晚房,因此后世称殷文彦容一支为黄墟殷氏六房,黄墟殷氏六房是黄墟殷氏中最著名、最富有的一支 ,传黄墟殷氏宗祠即为黄墟殷氏六房的后人兴建,著名的黄墟“殷氏六房里古民宅”已于2004年6月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世祖(黄墟六世祖)殷祯字子祥。子孙茂盛。后世称殷祯一支为黄墟殷氏一房
   十一世祖(黄墟六世祖)殷禧字子和。子孙茂盛。后世称殷禧一支为黄墟殷氏二房。 
   十一世祖(黄墟六世祖)殷祺字子奇。子孙茂盛。后世称殷祺一支为黄墟殷氏三房
   十一世祖(黄墟六世祖)殷福字子美。子孙茂盛。后世称殷福一支为黄墟殷氏四房

   就黄墟殷氏的支系而言,五世祖殷宗贤希圣实为黄墟分始祖(初祖),又历五世,至十世祖又分为三大支。殷俊字彦良为第一支(长房)(因该支子孙茂盛,又将彦良公支按其四子祯、禧、祺、福分为四个子支,称为长房支的一至四房);殷傑字彦英为第二支(次房),称为五房,殷傑为庄头之祖;殷文字彦容为第三支(晚房),称为六房,殷文为上黄墟之祖。因此,十世祖长房彦良公讳、次房彦英公讳、晚房彦容公讳,这三支六房实为黄墟殷氏分派之纲也

11、本支源流中存在的主要待考问题:

(1)黄墟一脉共分三支六房,且永为定制。每支下又各有多少分祠?每分祠的堂号、堂联、字辈谱都是些什么?这些都还需要考证。据族人殷德庆介绍,黄墟共有二十八分词,其中有:“六行堂”、“承继堂”、“燕翼堂”、“墩睦堂”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考证。

(2)三世祖安公生子几位还是个谜。本支谱载生二子:长立、次章。而润城南殷“墩睦堂”近支錄却明确记载:安公生三子:长立、次章、三昱。这到底是家谱的攀龙附凤行为,还是黄墟家谱考证缺失,还是另有其他隐情,还有待考证。

(3)本支《殷氏家乘》40卷60册中,遗失的第一册是否存世?

(4)文革的“破四旧”真的把我们黄墟的宗谱全部给破了吗?除了南大的孤本以外,难道就没有存世珍本了吗?

(5)本支《殷氏家乘》是何年何月因何因从何人手里被收到南大图书馆?

12、备注: 无

信息提供人:南宋南渡殷氏共始祖殷秉常讳秩 第三十世孙(“六行堂”殷氏代表) 殷网根
联系电话:0513-88348169
手机号码:15850493863
QQ号:673541762或342403987
电子邮箱:xcsqywg@163.com

信息提供日期:2008年12月21日

编辑整理人:苏北朐阳殷氏代表 殷作斌
电话:13861563718
QQ:3973724378
电邮: hyyzb@public.hy.js.cn

编辑整理日期:2008年12月22日


分享按钮>>中华司氏家族的文化盛事:司氏通谱问世
>>武陵源燕氏族谱系列报道之三《燕国四十三代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