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表》中的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表原文

    中华殷氏网 2009年1月31日 殷作斌


         《南北史表》中的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表原文

                                整理人:殷作斌

说明: 
    《南北史表》著者周嘉猷,号两塍,浙江钱塘人。乾隆间中进士,选授知县,分发山东、历官青城、益都等县。在任十馀年,仕优而不废学,时与名士李文藻、杨峒辈为文酒之会。尝览史至南北分统之际,觉不列年为表,则无以知其时世之所值,以考其朝聘征伐之由。爰自北魏登国元年丙戌(386),至隋唐泰二年已卯(即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凡二百三十四年,撰成《南北史表》七卷。首为年表一卷,以纪八代崖略;次帝王世系表一卷,又次为世系表五卷,以纪臣工世系。是书常见本为罗振玉手校本。该版首发于清光绪壬辰年间(1892年),由广雅书局刊行 。
       在该书《南北史世系表卷一》中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列出了陈郡长平殷氏的两支世系表,一支为晋光禄勋羡、太常卿融兄弟的支系(浩与仲堪属于此支),一支为齐豫章王行参军汪、南梁尚书兵部郎高明父子的支系(后来的唐功臣峤字开山属此支系),这里的殷高明父殷汪应是殷任之误,因为在《陈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殷不害、弟不佞传》中明载“殷不害,…祖任,….父高明”。因清人周嘉猷无法考证都自称为长平殷氏后人的这两支间的隶属关系,所以他采用两支并叙的笔法,先列出“陈郡殷氏长平人不知所本至晋光禄勋羡”一支,后又列出“陈郡殷氏又有齐豫章王行参军汪”一支。该书对陈郡长平殷氏羡、融一支世系的贡献在于考证出了羡、融兄弟之父为,并特别注明:为濮阳相,“案晋书不载羡之先世,今考刘孝标世说注补入”。查《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刘弘、陶侃传》知,羡、融与东晋大司马陶侃(259-334)均同朝为臣,羡、融兄弟与陶侃应是同时代人,羡子浩作为小辈常劝陶侃酒,而由《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殷浩传》知浩逝于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又《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三十一周浚传》明载識在永嘉四年(310)已官至司马,因此,由《晋书》中殷識、陶侃、殷羡、殷融、殷浩这些人的生活年代来推算,《南北史表》依据刘孝标世说注补记在公元310年时已官至司马的殷識为羡、融之父是合理的。
       至于齐豫章王行参军殷汪(即《陈书》中的殷任)、南梁尚书兵部郎殷高明父子这一支系,在《南北史表》中并没有向上溯源,但在唐•林宝撰《元和姓篡•卷四•二十一欣•殷》中明载“汉北地太守殷续,始居长平。魏有襃,生昱。昱生敞,过江。六代孙高明,生不害、不占、不佞。”由此可知殷高明这一支的世系应为“----(约在东晋时过江南渡)--敞之子(或敞之一代孙?)--二代孙--三代孙--四代孙--)--高明(敞之六代孙)—不害、不不佞---”。入唐,约在东晋时过江南渡的殷敞这一支逐渐兴旺起来,这是因为不害殷峤(字开山,父僧首)官至吏部尚书、以功进爵郧国公的缘故。
       为便于读者研究,现将《南北史表》中的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表原文影印如下:

 

 



分享按钮>>黑龙江省望奎县发现寇姓巴尔虎蒙古人的后裔
>>郓城、嘉祥、莱芜张里街、沛县张庄司氏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