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殷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殷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与站长 殷作斌(网名:hyyzb)对话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殷姓图腾考证二 (转载自 马银琴著作 《两周诗史》部分) 已阅:2408 / 回复:0(楼主)

二  玄鸟鸱鸮说的考古学论证
将军崖岩画A组拓片
江苏省连云港市郊西南九公里锦屏山南麓北侧的将军崖岩画,是新石器时代东夷鸟图腾民族的遗迹。岩画分布为三组,“第一组(A组),在将军崖岩画遗址的西侧,全长4米、高2.8米,以人面和农作物图案为主。第二组(B组),在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南侧,长8米、宽6米,以鸟兽纹、类星象图案为主。第三组(C组),在将军崖岩画遗迹东侧,是三组画面中最高的一组,以人面夹杂星象图案组成。”[4] 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对其中的鸟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引述其文如下:
B组B53是一只鸮鸟,该图案特征十分鲜明:两只毛角(耳),圆目,锐利的嘴。与其成组排列的还有成三角形的三个太阳(B61、B62、B63),可见鸮鸟与太阳的关系是密切的。
其它各凤鸟形象可以分作四式:
甲式:以鸟喙与目组成高度概括的凤鸟形象,如B97、B96、B76。
乙式:在甲式基础上与人面或人口复合,组合为人凤合一的图象,如B73、B85、B70、C11。
丙式:以B53为代表与人面复合,亦构成人凤合一的图象,如B15、B69、B70、B72、 B82、B83、C2l。B83的鸟喙同B53为侧视,而颜面及目则为正视,但B83无“毛耳”,其它鸟喙为倒椎形。丙式凤鸟几乎都有双“毛耳”,当是角鸮的描绘。
丁式:仅B84,已经意象化为“符号”了,不过细加分析便可得知是丙式的演化。圆圈代表人面,中间的“¥”形,“丫”表示鸮耳及喙,“一”表示喙两侧的眼睛,眯成一条线了。
上述四式凤鸟形象,也见于A组。
于是,在将军崖岩画中就构成了一个鸟图腾崇拜的真实王国,而且是以鸮鹰为主的。[5]
将军崖岩画展示了古老东夷民族鸮鹰崇拜的文化内涵,而A组中鸮目与禾穗、人面的组合,则显示了鸱鸮作为农业保护神的意义。以鸱鸮作为农业保护神有着现实的基础和内容,大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庄稼收获的季节,是野鼠最为猖獗的时节。据一位鸟类学家统计,一只老鼠一个夏天要糟踏粮食1千克左右,而鸱鸮,即猫头鹰,则是天生的捕鼠能手,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的老鼠。我国有一种常见的猫头鹰是长耳鸮,这种猫头鹰是典型的以捕鼠为生的种类,它们的食物中97%是鼠类。而且,在繁殖季节里,长耳鸮在幼雏没有孵出前就大量捕捉老鼠,贮存起来。有人说长耳鸮嗜鼠成性,因为它们见鼠必杀,尽管有时它们杀死鼠后并不食用。这是现代的鸟类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人说上古时代的人们不一定有现代科学家把猫头鹰当作益鸟的科学认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非常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在上古时代,人们在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对存在于周围世界的动植物及其生长、活动规律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一段记述十分突出的表现了人们观察生活环境的细致程度。因此,从将军崖岩画中所表现出来的鸱鸮与农业、尤其是收获季节的农业的密切关系推测,古人也许正是了解了鸱鸮捕鼠的习性,所以才把它作为自己的保护神的。而殷代墓葬中频频出现的鸱鸮形象,则十分有力地证明了殷商文化对古老东夷民族鸮鹰崇拜文化的继承。

昭乌达盟石棚山出土陶罐及其纹饰展示图
在1977年内蒙古昭乌达盟石棚山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小河沿文化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刻有文字符号的陶器,其中一个陶罐上的一组图案(右图)[6],这幅图上头部呈三角形的平面展翅倒飞的飞鸟形象使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把它与“玄鸟生商”的故事联系起来。陆思贤受传统燕子说的影响,以现实生活中只有燕子在捕虫时才有倒飞姿式为理由,把“ ”释为“燕”,并对此图案的意义做了如下解释:“天穹突然爆炸,打了一个大雷,光芒普照,隆隆之声回旋不绝,掉下了一块莫大的山石,由燕子即玄鸟背负安置在这片田野上;这是天神(帝)命令燕子飞到地面上留下的神物。无疑,这是对于远古时代一次流星或陨石雨的记录,神话化而为‘天命玄鸟’。……石棚山的原始文字可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原始记录。”[7]其实,陆思贤已经指出,“ ”字“字形作平面展翅倒飞的鸟形,头部呈三角状,形态与红山文化的玉鸟、玉鸮相同。”[8]换句话说,假若此幅图画果然表现的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那么,把图中的“ ”释作鸱鸮一类的猛禽,不仅与鸱鸮作为图腾形象频频出现于殷商墓葬的图腾崇拜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而且从形体与力量的角度而言,鸱鸮类猛禽更能承担起“背负”的重任,因而更符合原画的内涵。


作者:xxxk9777 (2015/9/24 13:36:0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殷氏论坛  执行时间:1,64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殷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